adtopr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打开”老房子,“划起”金龙船,在上海体验生动可亲的文化遗产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4-06-08 23:16   作者:东方网   阅读量:6126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徐汇区武康路393号老房子艺术中心里,一场别出心裁的“打开老房子”修缮工艺体验暨《打开老房子——近现代建筑遗产修缮工艺》新书品读活动吸引大小参与者。在宝山区,围绕国家级非遗“罗店划龙船技艺”创作的“金”字系列原创非遗技艺传承绘本《金龙船》也在端午节来临前与小读者见面。

在上海,岁月积累的物质遗产经过多年精心修缮成为城市C位打卡点,一扇扇门打开了,一顶顶屋檐被勾勒,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阅读上海的窗口。《打开老房子》是一本立体书,但与市面上其他建筑类立体书不同的是,这本书的主角不是房子,而是修缮老房子的传统工艺和掌握这些工艺的工匠们。“书中尽可能地使用真实的修缮材料,如水泥、颜料粉、石粒等。很多互动元素,包括可旋转的齿轮、可抽拉的纸条等,都是展现不同修缮技艺的动作手法。还有一些互动性强的小彩蛋,比如揭开木窗的局部可以看到里面的榫卯结构等,希望让复杂的技术变得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打开老房子》作者张默介绍。

张默曾在互联网和传媒行业工作,后来因为学习木工又有建筑相关专业背景,在30岁那年成为一名建筑遗产修缮行业的从业者。“刚入这一行时,常听老师傅们说,等这栋建筑‘打开’之后如何如何。师傅们的意思是将屋面、地板、附加粉刷层等部分拆卸后,才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建筑表层之下的结构信息和历史信息,从而对建筑的整体情况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张默说,当读者亲手“打开”这本书时,会发现书中几乎每一页都会出现很多“手”,不仅是画面中的“手”,同时也需要读者的“手”参与其中,去搅拌水泥、拉动百叶窗、斩剁石料,希望以此彰显一种理念——建筑遗产及工匠精神的传承最后要落实到工匠的手上,致敬那些默默坚守岗位的工匠们。

为让参与者更直观地感受老房子的修缮技艺,活动现场开展了水刷石工艺体验活动。水刷石,上海方言称“汰石子”,东南亚称之Shanghai Plaster,可见其与上海的渊源关系,通过半露石子达到仿石的效果,是上海地区近现代建筑的代表性工艺之一。在专业工匠的指导下,市民、游客纷纷动手体验如何用修缮工艺制作“水刷石武康大楼100周年特别款”。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系主任孙云龙感慨,“文化遗产代表着地方的精神,现场有那么多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感受建筑遗产的美,投入地学习工艺流程,真是让人感动的时刻。”

“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走进老房子、打开老房子,特别是让小朋友们亲手体验,近距离接触老房子的工艺,更深入地了解文化遗产。”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笑道,“最有成就感的是最后一步,水刷石的工艺最终呈现出来,非常震撼。”

“反复的试验和探索,对孩子也是生动的教育。做一个模型都这么不容易,工匠们在修老房子时更不容易。以后大家看到老房子都要承担起保护的责任。”一位参与者表示。

“非遗对创作者而言,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能给予创作者无穷的灵感和激情。”原创非遗绘本《金龙船》在美兰湖畔·大隐书局展开“非遗绘本创作和推广·大家谈”活动,水墨画家、《金龙船》文图作者之一梁川说,书中的金龙船小名为“大肚皮”,它如罗店划龙船技艺一样辉煌过、落魄过、沉寂过,乃至一度消失过,但最后,它以威风的面貌回来了。“大肚皮”有坚韧的品质和宽大的格局,乐天助人、吃苦耐劳、积极向上,才能走出困境,成就自我。

《金龙船》是继《金绣娘》后,“金”字系列第二本宝山非遗技艺传承绘本,由宝山区图书馆、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宝山区作家协会联手立项,旨在用更加儿童友好的方式让非遗技艺更好地得以传承。绘本中的“非遗”内容分解细致,文字通俗易懂,适应儿童探索型和知识型相融合的阅读特点。“更重要的是,绘本创作融入了情感,让读者爱上身边的生活,爱上上海的故事,这样的实践难能可贵。”儿童文学作家张弘评价。

2022年“金”字系列非遗技艺传承绘本诞生以来,已先后开展近百场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绘本《金绣娘》两次加印,还前往博洛尼亚、巴黎等国际书展推广互动,进一步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绘本主编吴斌荣表示,“‘金’字系列非遗技艺传承绘本,饱含对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的深情,对土地和人们的赤诚之心,希望借助绘本这种故事性强、画面生动的传播载体,把温柔、坚定、美好的声音发出去。”

在罗泾十字挑花和《金绣娘》,罗店划龙船技艺和《金龙船》之后,“金”字系列非遗技艺传承绘本还将延续,以宝山寺唐式木结构营造技艺为主角的第三本原创非遗绘本正在创作中。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