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价!消费贷利率向下击穿3%,未来调降幅度有限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4-03-12 22:56 作者:证券之星 阅读量:848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广州报道 消费贷“卷” 进“3时代”。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解,目前多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下限已步入“3%”区间,个别银行采用团购、发放优惠券等方式,使得部分消费贷产品出现“2%”字头的利率。
其实,从2023年三季度开始,消费贷利率就出现下调。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消费贷或将继续下降,但降幅有限。
淡季“降价”促消费
“消费贷卷进‘3’时代真的是不敢想象,之前是客户求贷款,现在是银行求客户贷款。我们的消费贷在3.68%左右,不过优质客户可以打折”,一家股份行的贷款专员表示。
春节过后,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为了能够促消费,银行也是“操碎了心”,消费贷利率一降再降。
近期,宁波银行旗下贷款产品“宁来花”推出活动,新用户首次借款年化利率达2.98%,最高借款额度20万元。针对一些特定单位职工,宁波银行还开展普惠金融活动。具体来看,办理专属无年费龙年储蓄卡,提供低息家庭应急资金额度,个人最高达80万元,夫妻最高达150万元,年利率低至2.98%,新客更有机会得2.7%冰点利率,先息后本,纯单利,按天计息随借随还。
平安银行也推出了一款“白领新一贷”,针对优享客户会发放优惠券,用券后年利率最低可至2.88%,额度最高可以达到100万元。交通银行的惠民贷宣称年化利率最低3.24%。招商银行闪电贷额度宣称最低3%起。此外浦发银行3月1日至31日推出浦闪贷春日福利,利率优惠7.5折,利率最低3%。北京农商银行凤凰e借通过发放的利率优惠券可以将贷款利率降至2.98%,最高可以贷20万元。
最低利率更多是为了“导流”,并非“阳光普照”,一般是 针对新客户或者参与新拼团优惠活动,有的则是要求“白名单”客户。
不过无论怎样,消费贷的平均利率已经降至“白菜价”。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的利率集中在3%~4%之间, 利率在3%以下的情况属于个别现象。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贷可执行平均利率从4.2%逐步下降到3.41%,下降近80BP,而同期,一年期LPR仅下降了20BP,消费贷利率下降幅度远大于一年期LPR的下降幅度。从时间节点来看,去年三季度消费贷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
对于今年消费贷利率“一降再降”的原因,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房地产市场比较低迷,居民住房消费的意愿下降,住房贷款新增乏力,个别银行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因此,部分银行希望通过发展消费贷款来弥补个人住房贷款下降的缺口,以此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的稳定。二是零售市场一直是银行的必争之地,消费贷直接和消费场景绑定,也是银行此前一直想发力的市场。综合两部分的原因,导致银行一直在大力发展消费贷。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示,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影响,国内消费信心和消费贷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积极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引导市场利率合理下行,降低消费和投资成本,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助力消费加快恢复。
未来或处于稳中有降状态
从“降价”促消费的效果来看,居民消费出现好转迹象。为了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各地政府也是铆足了劲儿。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在3月12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近日发布的《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在金融服务消费领域提出,大力推动消费型保险服务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多元化贷款这一新增长点,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对新型消费贷款需求的适配性,从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方面提供差异化贷款产品等措施。
四川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发布的《四川省消费贷款贴息操作指引》表示,对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银行机构向省内居民发放1年期及以上用于汽车购置、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4类商品线下消费贷款,可享受年化利率1.5%、单笔不超过3000元的1年期一次性贴息。
这一贴息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贷款成本。以成都农商行个人信用消费贷产品“优快贷”为例,其利率最低可至3.25%,如果贷款额度、贷款期限、消费用途等条件满足上述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则实际贷款利率可更低。
对于下一步消费贷利率走向,王蓬博认为,多次的降息降准也给消费贷利率调降以空间。他判断未来的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里,消费贷利率可能一直处于稳中有降的状态,不过调降幅度有限。
中国银行业2023年第四季度监管指标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至1.69%,跌破1.7%,较2022年同期下降22个基点,环比三季度收窄4个基点。
“消费贷利率过低会导致产品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不利于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业务风险防控与业务可持续问题。”周茂华认为,下一步,银行应将重点从吸引客户、争夺市场份额转向创新产品设计、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站点精选
- 声明
- 安然纳米发光体—胡感:我们也许改变不了这个世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预计约
- 2022服贸会开幕 京东企业业务分享大中小
- 农业农村部: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突出实效用足用好
- 博闻科技上半年净利增长77.17%水泥粉磨站
- 特斯拉在北京建成100座超级充电站,车主平均
- 苹果AppleWatchSeries8将有新
- 和讯曝财报丨泛海控股2022上半年总营收39
- 华为PC应用引擎开启尝鲜招募:号称“电脑上的
- 柯利达: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约-2906万
- 东宝生物:“胶原+”战略实现突破营收净利双双
- 威尔士健身房刚办卡就关店?上海阿姨无语:故意
- 天风证券给予立讯精密买入评级
- 圣农发展获开源证券买入维持评级:近期获8份券
- PVC改性剂行业迎重要机遇期日科化学上半年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