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r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共赴赓续“江南文脉”时代之约江南时报与江苏文化名家展开座谈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01-15 17:55   作者:新华网   阅读量:4274   

1月12日,《江南时报》社“江南文脉”专家座谈会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成功举办。多位文化名家汇聚一堂,乘御思想之舟,共话江南时报《江南文脉》的办刊特色、传播亮点与未来路径,共议江南文脉赓续传承的前进坐标,焕发江南文脉的时代气象,为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躬身探索。

共赴赓续“江南文脉”时代之约江南时报与江苏文化名家展开座谈

座谈会上,《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新华文投总经理管云林为与会专家颁发《江南文脉》编辑委员会首席顾问聘书。管云林表示,未来将携手各位文化大咖,以高度文化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执“当代之笔”让“江南文脉”续写新时代生命力,绽放文化自信自强之光。座谈会由文化学者、著名作家王慧骐主持。

瞄准定位,“不遗余力”深耕江南文化

在作家张永祎看来,江南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也具有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张永祎认为,文化“在心里传承好”,很大程度就需要媒体的那种触及灵魂的力量,作为主流媒体的《江南时报》,正在以多彩之笔孜孜矻矻描绘着江南如诗如画的人文画卷。

“《江南时报》汇聚文化名家、深化人文交流,在文化报道上不惜版面、不遗余力、全心全意,致力成为展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新成就的前沿窗口。”管云林介绍说,以《新华日报》报史馆、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为阵地,以全媒体矩阵为传播平台,《江南时报》聚力链接凝聚专家学者、文艺精英与企业力量,并通过活动创新、品牌打造和新闻策划,展现文化繁荣发展的“江苏图景”,助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实践”。《江南文脉》专版以“追寻深厚历史底蕴,领略丰富人文景观”为办刊宗旨,2023年共刊发150余期,内容涵盖书法、绘画、楹联、篆刻、文学创作、文艺评论等多领域多方面,为广大文艺界人士提供了作品展示、理论探讨、人文交流的平台,已成为业界广为人知的品牌IP。众多文化大家的重磅加持,更是让深厚悠远的江南文化在江南时报的媒体矩阵中得到生动展示和传播,进入当代视野,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次打开《江南时报》,满满的文气总是扑面而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旭说,江苏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经济发展动能澎湃,历史文脉底蕴深厚,有着“吴韵汉风”的鲜明文化特质。而《江南时报》始终深耕江南文化,精心打造的《江南文脉》专版将“书卷气”与“烟火气”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今天走进《江南时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江南文脉》从版面设计到内容安排都非常活泼、生动,不但有高度,还有深度、广度、温度,内涵很好。”南京市委党史办原巡视员、南京文投集团顾问、作家庄小军在座谈会上表示。

“近年来,《江南时报》的《江南文脉》专版多次主动刊发我的文章,这让身为作者的我十分感动。我们的一些对文艺的探讨、心得,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传播出去,这既是传达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也是在向大众传播江苏评论家对当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前沿思考。”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衡正安说。

据悉,《江南时报》的《江南文脉》专版,自创建以来就以“小而特、专而美”清晰定位,传承发扬江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牢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重要任务。此次主办“江南文脉”专家座谈会亦是通过众多专家、学者集结畅谈的方式,为专版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衡正安认为,在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转换时期,《江南文脉》专版具有独特的意义。

文史作家徐廷华认为,《江南时报》以独特的“新闻眼”观察当下的社会生活,将文学艺术巧妙地融入新闻报道中,使报纸更具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而非仅仅发表艺术书画作品。《江南时报》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不惜版面、浓墨重彩地展示、报道和颂扬江苏省书画界的突出成就和个人作品。这一创意和策划显示出办报人深远、独特的眼光。《江南时报》以报纸为媒介,为江苏省书画界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优秀作品。

《华人时刊》总编辑王继林强调了“江南文脉”的重要性,认为其是江南文化的核心,是文人雅士们追寻文化品位的代表。“江南文脉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勇立潮头,“深挖一口井”彰显强大传播力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言恭达2021年曾为《江南时报》题字:“人文春辉,隆声远播”。“‘人文春辉’点出《江南时报》的特色与时代性,‘隆声远播’点出《江南时报》的影响力。”言恭达自述所题之字的含义,认为江南时报品牌基础良好,在培厚文化特色、传播江南文化方面,走出了一条非常好的道路。

管云林表示,在媒体深度融合和转型发展“加速奔跑”的当下,《江南时报》始终坚定深挖“文化”这口井,以开放办报理念广泛凝聚各界文艺名家,共同构筑文化报道与人文交流的“园地”与“高地”,创新打造覆盖全省的江南文脉综合平台,取得了文化业界的认可,得到了诸如言恭达等诸多文化大家给予的高度肯定和支持。

凤凰出版传媒副总编辑、作家王振羽认为,江南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敢于逆流而上,相对应的,《江南时报》在媒体转型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文气,勇立潮头,值得敬佩。张永祎注意到,在最新“人民号”影响力排行榜上,《江南时报》勇夺江苏前三,展现了强劲的势头。

座谈会上,衡正安现身说法,为《江南时报》的强大传播力点赞。他说:“多年来,《江南时报》始终热衷于文艺评论和对文艺创作工作者的宣传,令人非常感动。”他还分享了一个事例,有一次自己到四川参加活动,得到众多当地媒体镜头的关注和聚焦。“我是一个江苏的评论家,你们怎么会知道我呢?”衡正安百思不得其解,当地记者为其解惑,原来他们早就在备采时通过《江南时报》“人民号”及“强国号”等平台阅读了他的文章,多篇阅读量超百万,引起了高度关注。

《江南时报》始终追求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服务力的统一,在此理念下培育出一支能拼能干的全媒体精锐团队。这一点,周旭颇有感触:“创作的时候,激情来了,经常会不管不顾,有时候夜里11点,我也给管总发文章。他每每都会立刻给我回信,一小时后就能在全媒体上呈现出来。这种‘拼命三郎’般的作风令我印象深刻。”周旭说,任何的优秀都是有代价、有成本的,《江南时报》在文艺工作者间有着良好口碑的背后是这一整支团队所有人奋不顾身的投入和付出。

“《江南时报》之所以能够从报刊行列中脱颖而出,关键是有一个思想解放、勇于探索的好班子,一支能打硬仗、功底扎实的记者编辑队伍,以及一大批优秀的作者群体。”张永祎表示,“《江南时报》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重点讲好江南故事,囊括了江南的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充分展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蒸蒸日上的新发现、新气象、新面貌,也充分彰显了江南人回望历史、眺望未来、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齐声寄语,以“当代之笔”赓续江南文脉

会上,周旭用“灵秀俊朗”四个字形容《江南时报》。对于《江南时报》的未来发展,他有自己的期许:“希望《江南时报》能不定期地组织采风、笔会、座谈活动,听取书画、作家、摄影、传媒等各领域乃至新兴媒体人员对办好《江南时报》的最新建议,保持报社与社会前沿最敏锐的联系。同时,可以为在《江南时报》发表大量文章的作者出版个人专集,为他们的才华提供专业的展示平台,让一批来自江苏甚至是全国、全球的作者,紧密团结在《江南时报》的旗帜之下,打出‘江南文脉’的品牌。”

庄小军认为,江南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旅游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利用《江南文脉》的全媒体传播阵地将三者结合起来,加以深化和推广,将来路子会越走越广。

“《江南时报》在传承文脉上别树一帜,是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与生动样板。”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史作家金实秋表示。他建议《江南文脉》开辟非遗专栏并坚持长期连载,内容涵盖诗、书、画、印、摄影等,以丰富的形式、多彩的元素传播江苏的非遗文化。

“‘江南’这两个字含金量很高,怎么把江南文脉传承好,确实是个大命题。”今年是江苏经济报社原副总编辑王喜根退休第十年,十年间,他跑了全国300个古镇古村落,用记者的眼光和视角去观察古镇保护的模式,找出亮点,总结经验。“《江南时报》做的古镇系列我很感兴趣,古镇的发展正需要这样多角度的宣传,让他们活起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希望《江南时报》可以进一步形成全方面的矩阵,讲述江南文脉的故事,在民间艺术、地域风情、文化遗存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将其打造成留住文化乡愁的港湾。”胡正良说。

《风流一代》杂志副总编辑陈全忠认为,江南文脉的发展要做好三个链接。一是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做链接,长三角在经济发展上做了不少一体化探索,在文化上也可以联合起来做文脉主题论坛;二是将江南文化和城市发展做链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利用好丰富的文博资源,做场景化的探索;三是与青年文化链接,激发江南文脉的活力与创造力,引领江南城市的一些青年时尚文化风潮。

《江苏作家》杂志副主编朱军认为,所谓“文脉”,首先是文学的一脉相承和继承发展,关于文学的版面是不可或缺的。《江南时报》多鼓励既不忘传统、又紧贴时代,反映人民火热现实的作品,相信会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南京日报》知名文化记者、作家王峰表示,江南文脉的回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需要时时注意,捕捉“平常之美”。“器物之美、生活方式,都是我们接续古人的通道。《江南时报》可以在这个方面持续发力,彰显清新优雅的江南风情。”

漫步江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迹名园、当代风流。“江南风情,令人沉迷。梦在江南,醉在江南,活在江南,写在江南,一条小河,一座小桥,一条老街,一座古宅,都能穿越千年时光,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张永祎表示,江南联通古今,畅通南北,融通中外,也切切实实地打通了我们与《江南时报》灵魂相依、血脉相连的生命之约。希望《江南时报》坚持以报道江南文化为重点,做到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这是成功之路,也是必由之路,更是发展之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