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r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消费

充电补能体系助力车企在同质竞争中突围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6-07 11:58   作者:中国网   阅读量:7313   

当充电体验成为决定用户是否购买,以及选购哪款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指标时,车企间的补能体系竞争注定将成为下半场战事的新竞争点。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焦虑仍普遍存在的今天,保证不在充电方面掉队,并将补能便捷性打造成竞争壁垒和差异化优势,进而筑牢消费者口碑,拉升整体销量,几乎成为每一家新能源车企的营销“明牌”。

然而,同样是打补能牌,不同车企选择的路线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也截然不同。首先,尽管蔚来、小鹏、极氪等品牌不惜重金投建快充和超充桩充电网络,试图建立以补能为核心的竞争壁垒。但对于钱包不宽裕的它们来说,资金压力冷暖自知。其次,个别新能源车企只卖车不建桩,以至于被自家车主吐槽:年销量200万辆,都不配有自家的充电站。

更多的车企鉴于两者之间,选择走与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合纵连横的开放合作路线。优点是可以避免巨额的一次性投入;缺点是电桩维护保养效率低,功率配置设定自主性弱,品牌忠诚度差。

补能体系发展涉及政府、车企、电力公司、运营企业乃至于物业、居委会等多方利益,必须在“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原则下探索不同场景下,诸如统建统营、私桩共享等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据此,针对行业协调发展,笔者有三点建议:

一是探索“多条腿走路”模式 。车企可引入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在提升充电桩“面”上覆盖率的同时,积极布局高频充电区域与高速公路重点补能网络,追求“点”上的精准落子。如此,不仅通过自建电桩增强用户体验,还与V2G、虚拟电厂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接轨,最大化地优化车企与充电网络的匹配,提升用户充电体验。

二是提前布局标准化制定。传统充电桩向充电网的转换是必然趋势,而后者是跨行业、跨专业的生态体系,对企业在电力电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复合技术要求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搭建起充电网的顶层设计规划与准入门槛。同时对各地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从源头上杜绝不建、乱建的情况发生,避免社会资源浪费。

三是打造自主充电体系品牌强企。国内高压快充市场目前以自主品牌为主导,其中电机电控、连接器及线束方向上市公司较多,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OBC+DC/DC行业上市公司较少,未来或有新进入者参与竞争。总之当前竞争格局并未定型,超充桩领域有望孵化多家百亿元级细分龙头,通过构建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支撑补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