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r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

虚拟教研室:形式可“虚”落地要“实”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2-09-07 10:41   作者:中国网   阅读量:8405   

超过4万人

虚拟教研板块突破了时空限制和校园围墙,为开展高质量的教研交流,高效的资源协调和高水平的教研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至目前,已有4万多名会员加入其中

67个,这是教育部公布的截至2022年5月的两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总数,更多的虚拟教研室还在不断涌现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伤寒论》粤港澳多学科融合虚拟教研室

全国性的虚拟教研室数量可观,区域性的虚拟教研室数量也不算少那么,什么是如火如荼的虚拟教研室呢目前施工进展如何虚拟教研室如何把虚拟变成真实并落地生根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有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过程中,有几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什么要建建造什么怎么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副司长范海林在今年3月的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培训会上回应了上述问题范海林表示,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主要旨在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个方面的突破

面对虚拟教研室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建设是一个大问题。

对此,范海林在培训会上表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首先需要分类探索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内容可分为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和教改研究三大类在建设范围上,可分为校内,区域,全国三类,学科方面,涵盖了理,工,农,医,文等主要学科

其次,虚拟教研室建设需要分步推进——2022年启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根据试点的应用反馈,逐步完善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条件成熟后,计划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并适时推出一批示范虚拟教研室通过3—5年的努力,可以实现虚拟教研室的网络化,系统化建设

最后,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涉及教师,学校,专家组,技术支持部门,参与单位等多个主体因此,需要加强协调范海林强调,教师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的活动学校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管理单位,应当承担质量监控和安全防控工作,为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支撑条件专家组应加强研究,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咨询信息化建设单位要不断优化技术支撑,使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成为教师的网上教研之家,逐步实现用得上,好用,有用的目标

为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支持

如果说传统教研室在有线下有教学管理实体,教研组织和活动,那么虚拟教研室将在保留教研功能的基础上完成去物质化,依托信息技术上云。

青年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怎么讲课资深教授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授课如何实现不同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流通如何构建专业知识图谱虚拟教研室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虚拟教研室依托信息技术,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新老教师教师可以通过高校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的客户端自由拉群,通过语音,文字,会议,直播等多种交流形式,实现快速交流,无缝连接,高效沟通,快速分享,形成教研朋友圈通过这个云平台,全球高校教师可以共享先进的教研理念,成熟的改革措施和优秀的教研成果,共建教研共同体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信息素养至关重要。

目前,虚拟教研室的云上迁移已经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利用技术搭建虚拟教研室,进行教学交流,一个资源共建,能力提升的教研共同体的愿景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如何才能把虚拟变成真实,让虚拟教研室真正落地生根呢

说到底,虚拟教研室的核心还是教学和科研课程群和虚拟现实技术都是辅助教学和研究的工具要让虚拟教研室落地生根,显然不能只靠技术作为虚拟教研室的主体,高校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要推动虚拟教研室的实施,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学术荣誉感,教育荣誉感和提高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紧迫感这其实就是内在驱动力如果教师在这方面不热心,虚拟教研室就很难落地

熊丙奇补充道:高校应该回归教育本位,通过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荣誉感和教育荣誉感。"

虚拟教研室促进了教师跨学校,跨地区的交流,更有利于教育的平等和公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初赵辉表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师分享教研经验,加强教学交流但由于信息平台的共享特性,教师在交流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虚拟教研室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我认为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才会更有成效在虚拟教研室的课程群中,教师要有辨别信息优劣和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楚赵辉说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